“胃,你好吗?”114位受检查媒体人100%患有胃部疾病
查点击下方名片,关注我们↓↓↓
导 读
114位媒体人全部被查出胃病,超过一半人患两种以上的疾病。
为啥媒体人普遍患有胃病?应该怎样预防和调理?
传媒茶话会对话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主任令狐恩强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陈宁、苏州市立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闵寒,为媒体人提供一些养胃护胃建议。
1
114位受检查媒体人全部查出胃病
怎么干了媒体就招来了胃病?要告别“吃嘛嘛香”的日子了吗?
在媒体人中,因为熬夜加班、饮食不规律等原因,胃病几乎成了媒体人的职业病。最新的全民胃健康工程数据显示,有六成左右的媒体从业者患有胃病,更有两成左右的人伴有经常性胃痛。
为了帮助媒体人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胃,4月11日至5月12日,传媒茶话会携手安翰科技开启“媒体人暖胃计划”胃镜检查活动,共邀请了114位媒体人参与检查。
此次胃镜检查采用的是“磁控胶囊胃镜”技术,不用插管就能做胃镜,有效解决了人们对胃镜“不敢查、不想查、不能查”的痛点问题。只需要随水吞服一颗胶囊机器人,就能进行精准全面的胃部检查。检查过程没有任何不适,也不需要麻醉,舒适安心的检查只需要30分钟,非常适合媒体人职业特点。
出乎意料的是,受检人均查出了胃病,超过一半人患有两种及以上病症。从整体检查结果来看,媒体人亟须重视消化道健康。
114例受检者中共检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06例(93%)、胃糜烂46例(40.4%)、胃息肉19例(16.7%)、急性胃炎15例(13.2%)、黏膜下隆起8例(7.0%)(其中胃黏膜下隆起5例、食管黏膜下隆起1例、十二指肠黏膜下隆起1例、回肠黏膜下隆起1例)、食管炎7例(6.1%)、慢性萎缩性胃炎4例(3.5%)、胃溃疡4例(3.5%)、胃黏膜异位3例(2.6%)、胃黄色瘤3例(2.6%)、胆汁反流3例(2.6%)、食管隆起3例(2.6%)、出血性胃炎1例(0.9%)、贲门隆起1例(0.9%)、胃底体交界病变性质待定1例(0.9%)、十二指肠炎1例(0.9%)、胃癌(进展期)1例(0.9%)。
本次体检人群中93%的受检者都检出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大部分无症状,或者症状不典型,多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,如进食后上腹部饱胀或疼痛、反酸等,部分人还可能焦虑、抑郁。
由于无症状或症状易耐受,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往往被忽略,治疗以缓解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为主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癌的风险,因而其防治应引起更广泛的关注。
此次胃镜检查还发现了不少媒体人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息肉、胃溃疡,这些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。
据《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》,胃癌有两个明显特点:
一是胃癌的病死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,小于40岁处于较低水平,大于40岁快速上升。
二是患者的生存率和患病时间关系密切。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为90%,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不到30%。患者的生存率早期胃癌一般无特异性症状,很容易被忽视,耽搁了治疗时间。
2
为什么媒体人更容易患胃病?
媒体人为啥是胃病的重灾区?和那些因素有关?
1.作息不规律
俗话说:“地球不爆炸,记者不放假,宇宙不重启,编辑不休息。”
不管是重大活动、突发事件,还是生活难事、百姓纠纷,记者编辑们往往都出现在一线现场。他们常常牺牲休息时间,去追热点赶新闻,导致该吃饭时没法吃,该合眼时没法休息,生物钟紊乱。很多胃部疾病就是这时候找上媒体人的。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陈宁告诉茶茶,比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常见的症状是饿了痛、夜里痛,吃了点东西以后好点,在季节变化的时候最常发病。如果饱一顿、饿一顿不规律吃饭,睡眠差想得多,抽烟喝酒就很容易得这个病。如果工作忙就自己随便配点胃药吃,吃了确实会好,但没有按照疗程吃的话很容易复发。
2.情绪与压力的双重压迫
“胃是情绪的器官,它有着仅次于大脑的神经区域,有‘第二大脑’之称。而且大脑和胃肠道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脊髓交流。”苏州市立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闵寒告诉传媒茶话会,这就意味着压力、焦虑会直接影响胃肠道神经系统,改变胃肠道的运行方式。
举一个简单的例子:人在开心的时候,吃饭都会感觉很香;不开心的时候,往往吃不下饭。
情绪和压力在媒体人的工作中体现得较为突出。比如,在项目冲刺阶段,媒体经营业务人员往往需要同时沟通客户、供应商、上级和下属,处于一个被压力包围的“夹心饼干”状态。这种状态下,媒体人难免会有心理压力,随之而来的便是胃疼。
“焦虑来的时候,要么压力性进食,要么就干脆不吃。”中部某广播电视台媒体人告诉茶茶,“甚至会有明显想吐的症状”。
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主任令狐恩强补充道,精神压力除了会直接影响胃健康,还有可能导致媒体人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,比如过度饮酒、过度依赖咖啡因等。这些不良习惯会对胃黏膜等部位造成损伤,削弱胃的自我保护与修复能力,诱发或加重胃病。
3.重油重盐的饮食倾向
除了作息不规律、精神压力大,重油重盐的饮食是患胃病的一项重要原因。
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指出,过多地摄入食盐会增加胃癌的风险。经常吃霉变、腌制、烟熏食物会大幅度增加得胃癌的风险,进而可能引发胃癌。
媒体人尽量少点一些外卖。外卖大多盐分超标,过多的盐可能会损伤胃黏膜,加速胃病的进展。在一些情况下,盐还可能会与幽门螺杆菌“合作”,促进幽门螺杆菌的感染,交叉破坏媒体人的胃。
3
养胃护胃,听听专家怎么说
胃病素有“三分治,七分养”的说法,相比于得病了才治、平日里养胃护胃,预防调理才是上上之策。
具体怎么养胃护胃,专家提出了这些建议:
1.注意饮食规律和健康
闵寒认为,媒体人要想保证胃健康,首先就要做到饮食规律,避免饥一顿饱一顿,少吃粗糙、刺激性强的食物,避免夜宵,减少吸烟饮酒。
除此以外,他建议不要一味偏信或模仿他人推荐的健康食谱,因为每个人的肠胃都是与众不同的,对别人胃肠道好的可能自己的胃肠道并不能适应。
2.学会调节工作节奏,减少身体压力
“胃肠道的不舒服往往是因为它们太累了、不开心了。”陈宁告诉茶茶,胃肠道是情绪的器官,它和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关系很大,所以总体原则是放松和开心,减轻压力对于胃肠道的健康和疾病的恢复是很有帮助的。
不少消化道疾病和心身关系很大,比如胃食管反流病、十二指肠溃疡、肠易激综合征等等。
闵寒以胃食管反流病为例讲到,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压力均可引起食管敏感性增高,使正常酸反流水平下也可产生烧心等症状。研究发现,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抑郁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程度相关,心理治疗可以很好地缓解患者的症状。
3.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
现在很多媒体人为了追热点,三餐总是匆匆对付了之,没有较好的饮食习惯。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减轻消化负担,改善肠胃功能,减少患病风险。
比如,细嚼慢咽可以让唾液与食物充分搅拌,从而帮助消化,还能对胃黏膜产生保护作用。早起一杯温开水,一来可以唤醒脾胃,为接下来一天的消化运作做准备,二来可以温养脾胃的阳气,提高肠胃工作的效率。
4.饭后适当做舒缓的运动
俗话说“饭后走一走,活到九十九”,虽说不建议饭后剧烈运动,但是可选择饭后1小时平静地散散步,可以给胃消化食物起到助攻作用。
对于运动不便者,可以常做做推拿按摩,能有效帮助消化。饭后或睡前可以搓热双手,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60~90圈,然后再用双手按摩放松小腹。
5.定期做胃镜检查
在我国,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和第三位。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达90%,而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低于30%。
令狐恩强建议,为了早发现早治疗,尽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,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就十分重要,尤其40岁以上人士,工作压力大、饮食不规律、有吸烟饮酒习惯的人士建议每两年做一次胃镜。电子胃镜、无痛胃镜或者磁控胶囊胃镜都可以,以评估胃黏膜状况和病变情况,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风险。
总的来说,媒体人应该从规律饮食、减轻压力、保证睡眠、戒烟限酒等角度上做,具体可以通过运动、阅读等其他方式来调节情绪、缓解压力,让自己愉悦,才能让胃肠道舒服。
——The End——
6年磨一剑,传媒茶话会主编的《传媒实操小红书》系列新书终于面世啦!
内 容 介 绍
“传媒实操小红书”是由传媒茶话会主编,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实操系列图书,既包含重大纪念日报道防错指南、两会报道注意事项、常见字词标点差错解析等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避雷建议;又有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点评、好稿是怎样“修炼”成的等不可不知的采编技巧;还有10万+选题长什么样、如何打造新媒体爆款等不容错过的爆款经验。
购书方式
END
往期推荐